学生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正文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成因及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13-01-08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与其他群体不同,其多发心理与行为问题也就有其独特之处。据调查,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下面是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

1适应不良综合症 这是学习和适应障碍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心理上一般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由于生活环境的更换,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其所处的不是“理想”的现实,因而出现适应不良,表现为苦闷、焦虑、缺乏自信、过于自卑等。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顺利渡过适应大学生活这一关,而少数大学生在矛盾心理交织作用下,陷入持久的不良适应状态,不能自拔,出现厌学情绪,最后不得不因为学习和躯体原因而中途退学或休学。

2神经衰弱 这是大学生中患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疾病。神经衰弱在高校学生休退学病因统计中占30%—60%,其主要特点是易于兴奋和迅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紧张、烦恼、失眠多梦、头痛、多汗、心悸乏力等。尽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但各种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3人格障碍 这是指偏离正常人格并与社会法规相悖的一种情绪的行为。主要表现为(1)缺乏道德责任感和同情心、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情绪反应具有突发性、行为呈冲动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私。(2)性格乖僻、情感冷漠、固执死板、妒忌心重。(3)过于自我克制、追求完美、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缺乏创新能力。(4)过分自卑、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对他人的反应敏感、在人际交往中被动、胆小、易害羞,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严重的会躲避与他人交往,形成社交恐怖症。

4性关系上的放纵与压抑 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完全成熟,性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两性关系有探讨和尝试和愿望。有的大学生置社会规范、社会道德于不顾,只求满足自身的性欲望、滥交异性朋友,在性关系上放荡不羁,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大学生走向另一极端,对性问题采取忽视、逃避的态度,对异性怀有偏见,视性为罪恶之源,这就阻碍了其性心理的正常发展,过分的压抑,使其对性问题表现出无知无能,甚至可能发展为性变态。

5大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 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有吸烟、酗酒。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吸烟率越来越高。他们把吸烟视作人际交往中表达友谊和寻求支持的手段;视作成熟的标志;视作经济条件优越的象征,用于炫耀自己。过分将注意力放在吃喝上,学业上难求上进,进入社会之前就染上吸烟喝酒的恶习,也容易引发许多问题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康和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有生理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干扰,加之引发各种障碍的诱因不尽相同。诸多因素交互作用,有着复杂的内在机制。

1生理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遗传素质是人心理活动产生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据临床观察发现,一个人的体形、个性心理特征及神经系统活动特点中的某些成份,受到遗传素质的明显影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个性是自我延伸,这是一种有异于他人的稳定的素质,给人的行为以一定的倾向性,内向和外向性,情绪稳定和不稳定性属于倾向性中的两种类型。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具有个性特征,并建立起对紧张性刺激的反应模式。具有病态人格者就更具这种特征性。例如癔病性人格,特征是富于暗示性,情绪多变,易激动,爱自我表现等;强迫性人格,对具体事物表现为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责任心过重和苛求自己。此类特征越明显,则较轻微的刺激因素就可致病。因此,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内在因素之一,对其人格障碍的形成起催化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种个性倾向性都有利弊两方面,重要的是,认清这一点,充分了解自己,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对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在单调而贫乏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阻碍,其潜能的发挥也受到抑制。早期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对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性产生很大影响。有资料表明:儿童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会对其适应性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反之,则产生阻碍作用。父母对儿童持慈爱、鼓励的态度,容易使儿童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子女在成年后能够与他人顺利交往,否则儿童将形成孤僻的性格特征,难于与人相处。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和过分严厉,将影响其独立性和自信心的正常发展,容易形成过分依赖或过分自责的倾向。杰克布逊(1980)认为:青春期前的爱的缺乏与丧失,与成年期的抑郁有着密切的联系。

3生活事件和环境变迁的影响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社会生活的变动,如升学、就业、意外伤害、亲人亡故等。大学生要付出精力去调整和适应由于这些事件所带来的学习、生活的一系列变化,从而产生压力感。有人对大学生生活压力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现“学习压力过大或负担过重”这一项是引起大学生心理紧张、压力过强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要获得学士学位,顺利毕业,就要过英语四级;为了适应“双向选择”、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同时,专业课也不能忽视,这就使许多大学生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神经衰弱。环境变迁也是重要的生活事件之一。大学一年级新生所面临的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及适应性应激有关。特别是一些心理素质发育不健全的人,来到大学的新环境中,由于多种因素变迁而产生不良适应性反应,影响身心健康。大学四年级学生,处于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他们也面临着环境变迁的影响,大都存在紧迫感、忧虑感。据上海某大学的调查:在毕业分配问题上,有心理负担的学生占41%,其中女生高达71 4%。环境变迁是构成大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4个体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生理变化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他们兴趣广泛,活动面宽,思维活跃,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自制能力常落后于活动能力,因而导致众多的矛盾和冲突,如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和自己不够尊重别人的矛盾,交往与封闭的矛盾,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不完善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和冲突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与烦恼,若不能及时调适,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焦虑、苦闷、惆怅、失望、压抑、自卑、懒散、强迫等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一直困扰着大学生。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经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从个人期望角色向社会期望角色的调整,这些问题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而得到疏导和帮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往往得不到解决。于是,有的大学生就把吸烟、酗酒当作缓解心理冲突的手段和出路。

此外,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良,造成心理障碍也较多,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有些是突发的,有些是长期困扰的,有些是单一的,有些是综合的,总之,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都会给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恶劣影响,给学校、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因此,我们应加以高度重视,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加大教育力度,采取干预措施,消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其健康水平。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防治所谓“防治”,即首先是以“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为主,其次是对已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控制其发展,达到治愈目的。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特点,提出以下防治对策。

1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将其纳入高校的培养目标

现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健康发展和人的现代化。作为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己任,以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的高校,应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在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同时,重视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只有学校重视了,防止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才有了保证。

心理素质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心理问题的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程。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其观察、记忆、思维及想象等能力的发展。②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克服虚荣心、自卑、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③形成坚强的意志和稳定的情绪,有自信心、恒心,自制力,果断、坚毅、不怕挫折;避免行为中的犹柔寡断,盲目、固执和惰性。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中的情绪波动,以稳定和乐观的心态,去克服抑郁、焦虑、烦恼、急躁、孤独等心理倾向。④培育优良性格 性格与人的成功、发展、幸福息息相关,因此,要培养正直、诚实、责任心、进取、善良、合群、开朗、谦虚等性格品质,矫正虚伪、自私、冷漠、吝啬、骄傲等不良性格特征。

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与德、智、体、美、劳结合,需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全员参与,保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外在环境,避免不应有的心理刺激和过重的心理压力;同时还需要普及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使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以便能承受各种挫折的刺激,自我化解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优化个性品质,从而积极预防病态人格、神经症及精神病的发生。

2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对矫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意义。它能及时解除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并对学习困难、有行为问题的学生辅导,使其掌握应付压力的策略,为其扫清正常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便于学生更充分地发展。

在高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其主要功能是保健治疗,针对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通过鉴别、转诊、诊断、干预等程序与技术,消除大学生的心理不适,使其保持心理健康。但要注意它与社会上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医院不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程度不同。学校心理咨询室主要解决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受挫后的情绪低落、失恋、自卑、攻击等;通过心理测量,及时发现诊断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孤独症等心理异常,及时转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于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如精神分裂症,要送交精神病院,以免延误治疗。

心理咨询是矫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它强调咨询工作的专业性,不是一般教师都能胜任的,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交友、身心发育、健康、择业等一系列方面的心理矛盾与困惑。心理咨询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例如:向学生推荐咨询指导用书,让其进行自我对照,自我保健;分班级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开设咨询热线,为羞于找老师(当面咨询)的学生提供方便;定期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对于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指导;总之,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主动为其提供心理服务,解除其心理障碍,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防治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除以上两种措施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校外生活、学习活动等途径来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其人格的成长与完善。